
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
聽說這是古人認為值得交的朋友標準,
其實我一直以來都以為自己知道怎樣的朋友叫做「值得交」,
可是從小到大也被警告不少次:「這個人你不要跟他太近,會被帶壞。」
乖乖聽話國小的時候沒有,
開始叛逆的國中有過好幾次,
鍍了個沈重光環的高中有過幾次,
管不動的大學沒有,
不知道怎麼說的研究所有過一個人,
可是經過這些日子,
回頭想想,那些人真的不值得交朋友嗎?
其實我不覺得,
認真探討,某些程度我比她們還要皮,
只是因為我的成績比較好而被擔心「會被帶壞」,
可是究竟是誰帶壞誰?
在我最亂七八糟的2010四月開始,
我因為少時而認識了很多小朋友,
知道的人總是對我說:「你跟小朋友怎麼有那麼多話可以聊?」
其實這個問題我真的不知道答案,
是因為我那段時間的社交障礙?
還是其實我們之間不只是sone們這種關係?
我真的不知道,
我也沒想過「網友」這種詞彙可以有這種程度的關心,
聊得話題不只有韓國娛樂、不只有少時、不只有遊戲卡及允賢,
不知不覺間聊得話題包括了彼此的生活、煩惱,
就像真的朋友一樣,
只是他們的年紀比我小,只是因為她們很多人我沒有見過面,只是因為沒見過面因為她們是大陸人,
然後這樣的理由就不值得把她們當成朋友嗎?
所以「朋友」到底是什麼呢?
除了小g之外,她們雖然對很多事情不知道,但的確陪我走過來,
這樣就足夠可以把她們當成「朋友」了不是嗎?
一定要身份地位相當才能當朋友嗎?
因為她們我知道不是。
沒有想過到了這樣的時代這樣的年紀還可以收到用「手」寫的信,
我想中華郵政的人看到也會覺得感動一把,
裡面說的話其實很簡單,
幾句問候、幾句抱怨、幾句關心,
但用手寫出來就是覺得不一樣,
謝謝你們,
讓我想起青澀時期收到朋友的信的感動。